1 个回答|43 次阅读
作为父母不但要知道哪些教育方式不好,还要学会去寻找最优的教育方式,这样在面对一个孩子不断成长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,带给孩子也带给自己快乐体会。
在我看来,最优的方式无疑是:父母全心全意地爱孩子+耐心+孩子能明白的方式。
先说爱,对于爱孩子每个父母都知道。但关键什么是爱,父母要搞明白。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:“教育的技巧和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,高尚纯洁的爱是父母和儿童之间的一条通道。”因此,我们要把打骂孩子、体罚孩子视为耻辱。教育在进步,孩子在进步,作为一个家长应该怎样爱孩子,应该关注孩子的什么?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爱?怎样做才是适宜的教育行为?我们要反思。
(1)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讲出来
我曾经十分崇尚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的境界,也执着地相信“日久见人心”,甚至把自己的欢喜、爱藏在心里。中国的父母大部分深沉、内敛、含蓄,这本身没有错,错的是,对象没有找对。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体验爱的独特方式,只有将你的爱说出来,告诉他,让他听到,给他感性的刺激,他才会有感觉,他才体会得到。因此,我们当父母的不要吝惜自己内心的爱,勇敢地把它说出来,让孩子都能有切身的感受:我爱爸妈,爸妈也爱我。
(2)要关注个体差异
不要看别人家的孩子是画画天才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去学画画,而不顾自己的孩子爱踢球,也许可能成为踢球的天才。要看到自己孩子的长项,加以取长补短,扬长长避短,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和尊重。
(3)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
父母经常会在意孩子吃得好不好,穿得好不好,身体发育得快不快,很少去注重孩子内心是否健康愉悦,是否有安全感。父母的一颦一笑、一举一动,甚至一个眼神,都有可能牵动孩子内心敏感的神经,或开朗、或闭塞、或愉悦、或怯懦……因此,孩子心理的健康才应该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。
(4)父母要给与孩子足够的耐心
这个不用多讲,前面我已经说过,耐心是成就孩子最好的基石。如果父母连对待孩子的耐心都没有,就别高谈什么爱孩子。爱孩子首先要允许孩子慢慢来,允许孩子按他的节奏进行,而不是父母想让他怎样。我们要把孩子看成是一粒粒没有标签包裹的种子,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阳光、雨露和合适的土壤,我们不能去改变孩子如何开花或开什么花。
(5)用孩子明白的方式传递教育理念
我们传递我们的教育理念,一定要用孩子能明白的方式。很多父母习惯和喜欢给孩子讲道理,而且乐此不疲。其实对于孩子,很多父母认为的大道理,在他们幼小的心里还没能完全搞懂。很多时候,父母讲得已经筋疲力尽,而孩子听得一脸懵懂,他们并不明白父母要干什么。比如,父母想要让孩子明白不能伤害小动物,别踩死一只虫子一只蚂蚁,其实光靠说教没用,还不如给孩子讲个故事,一只小蚂蚁就是一个孩子,如果把它踩死了,它就再也回不了家,在家等它的爸妈就会伤心难过,甚至也会因为思念孩子而死掉。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我们大人不具备的最柔软最善良的地方,用他们能明白的方式告诉他们,让孩子自己去体会,去感悟,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