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办?

答 1 个回答|55 次阅读
Coco老师 - 官方公众号:青少儿编程学习网
擅长:编程教育网站:https://kidscodes.cn/

缺乏安全感的几个典型表现。

表现一:常有“害怕”或“害羞”的情绪。

有位家长说她家的孩子非常开朗、活泼,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相处得很不错,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孩子。不过,当和老师交流时,他就完全判若两人了:老师和他说话时,他就像做错事似的,马上将头低下来,不敢看老师;小手不断地变换摆放位置,神情非常紧张。老师提问时,明明他刚才和同伴们已经一起大声把答案都说出来了,可是只要老师请他单独回答,他马上就脸涨得通红,说话也结结巴巴、一字一顿了,声音小得像蚊子。

其实孩子就是缺乏安全感,缺乏来自老师给予的安全感。因此,他在老师面前非常不自信,总是小心翼翼、唯唯诺诺,生怕做错什么。

表现二:外表强悍与内心脆弱。

有位小朋友平时非常容易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。只要未遂其意,他必定用拳头来取得“胜利”,若老师指出其错误,他则常常用“仰天长啸”表示抗议或者直接“攻击”老师。

为什么小小的孩子会如此固执和偏激呢?这一类孩子,往往家庭氛围不和谐,或者家长的态度粗暴、教育方法不当,使孩子对任何事物都产生了戒备、抵触的心理,从而将这种心理反映在了行动上。往往其外表的强悍反而证明了其内心的敏感与脆弱,也就造成了孩子子“愤世嫉俗”的外部表象。由于缺乏安全感,会导致孩子胆怯、畏生、敏感、内向而不爱交往、偏激而固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外部表现。

表现三:妈妈在与不在“大变样”。

有个孩子对妈妈的依赖非常严重。在家时:和保姆阿姨在一起非常乖,一旦妈妈回来了,则黏着妈妈不放。送入幼儿园时,保姆送的时候,情绪很好,但是只要是妈妈送,非哭得一塌糊涂不可:“我要妈妈,我要妈妈,妈妈不要走……”没有妈妈的场合,他是懂事、讲道理的;一旦妈妈在身边,孩子则相当任性,蛮不讲理,甚至大声哭闹。为什么妈妈在与不在的情况下,孩子会判若两人呢?

究其原因,是孩子所获得的“母爱”不够而导致的安全感缺乏。这一类宝宝,在平常生活中大有人在。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,生活水平的提高,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比例日益增多。许多父母由于工作忙碌,常常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或者保姆看管。虽然说在物质条件上,孩子们并不缺什么,但是,对于学龄前的孩子,最关键的一环——母爱,却往往不能保证。

孩子的“安全感”形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。一个是家庭影响,即父母的融洽关系。另一个是周围小朋友的影响,即群体归属感。

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,最初性格形成的关键因素。如何扮演社会角色,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,都通过家庭在孩子的心中烙下深深的烙印。父母对孩子的教养与态度,是影响孩子性格发展的决定因素。现实中大量例子足以说明,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,对孩子优良性格品质的形成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。父母如果不这样做,将导致孩子在性格、行为、动作、情绪等方面出现偏差。家庭中时常保持欢乐,父母关系融洽,孩子在家里就感觉到幸福愉快,就会有安全感,信心十足;如果父母关系紧张,经常发生口角,则会使孩子紧张焦虑,缺乏安全感,对人不信任,常因和小朋友或老师之间的小事,哭闹不止。长此以往,小朋友们则不喜欢和他一起玩耍。由此导致的孤独,反过来又影响性格。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,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,孩子害怕父母生气则内心恐惧,也容易缺乏安全感。

所以,让孩子树立信心,是建立安全感的前提;信心则来自父母的鼓励,来自孩子的接纳。父母还是要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,多接触外面的人,这样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
推荐课程 »更多

    推荐知识

    Python最适合青少儿进阶学习的编程语言

    Python精选库大全,青少年Python编程学习总结